近年来,故意伤害案已成为东阳市继盗窃、危险驾驶罪案件之后的又一大高发犯罪案件,该类案件也是影响东阳市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。因此,如何防范和遏制故意伤害犯罪案件的发生,是社会和我市司法部门面前的紧要课题。为有利于社会有关职能部门有针对性的做好稳定及预防工作,现对法院自2009年以来受理的279件故意伤害案件进行分析,以期提出有效对策和建议。

据表一数据显示,故意伤害案件在当年的一审刑事案件收案总数中占比相对稳定,自2009年至2012件1-9月,各自分别占比为6.47%、6.18%、6.01%、6.92%;但在当年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、民主权利类案件中的占比却逐年攀升,自2009年至2012件1-9月,各自分别占比为38.29%、47.06%、51.09%、58.21%。故意伤害案件收案数呈上升趋势,尤其是2012年1至9月,故意伤害案件已超过去年全年总数。
2009年至2012年9月期间,故意伤害案件被告人判决生效的有435人,其基本特点有:
1、故意伤害案件的被告人主要是青年男性。故意伤害案件被告人有94.81%属男性,女性只占5.19%。同时,被告人犯罪年龄在18-40岁的占总数的66.05%,犯罪年龄在18岁以下和40岁以上的被告人分别占总数的11.23%和22.72%。可见,40岁以下的男性青年是此类案件的高发人群。(详见图一)

2、故意伤害案件的被告人主要是无业人员。无业人员占伤害被告人总人数中占的53.1%,农民占29.2%,其他职业人员占17.7%。
3、故意伤害案件的被告人文化水平普遍低下,。被告人文化水平基本上是高中(中专)以下文化,其中,初中文化程度占54.25%,小学文化程度及文盲占29.66%,高中和中专文化程度占16.09%。(详见图二)

4、故意伤害案件的被告人以外地人居多,且其占比逐年增多。435名生效被告人中有外地人281人,占64.6%;本市人口为154人,占35.4%。2012件1-9月生效被告人有96人,其中有外地人70人,占72.92%;本市人口仅为26人,点27.08%。

二、原因分析
1、人口流动大,无业人员多,管理相对滞后。近年来,经济的发展带来外来人口大量涌入,社会闲散人员增加。但是,对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存在漏洞,导致外来社群形成以地域、宗亲、族群等关系为纽带的“亚社会群落”,极易用非常途径解决纠纷。此类群体排斥外部干预,是社会治安稳定的一大隐患,极易引发聚众斗殴、故意伤害类案件频发。
2、外来务工人员,特别是青少年文化程度较低,法制观念淡薄。因其文化水平低,认识事物、辨别是非的能力相对薄弱,容易用过激行为解决问题,基本不会运用法律武器。同时,身处信息时代,网络电视等媒体信息传播迅速,也加速不良文化的扩散。受不良文化影响,很多青少年犯罪人崇尚暴力,依靠暴力解决生活琐事。不良文化的侵蚀,也成为引发伤害案件,特别是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。
3、治安管理存有漏洞,惩治帮教力度不够。公安、镇乡街道、社区等部门缺乏对外来人员有效管控和服务,未能第一时间掌握纠纷的苗头,待进入公安等部门的视线时,已是到刑事阶段。而本市人员引起伤害案件,则多因村里派系斗争引发,特别是在换届等敏感时间,极易触动此类矛盾。此类案件调处难度大,各方结怨深,易引发信访。
三、对策与建议
1、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。建议公安联合劳动市场、用工企业,及时掌握外来人员的动态信息,处理问题。健全出租房屋管理制度,强化社区管理职能,加强对无固定职业人员的管理。党团、妇联及行业协会等组织要积极引导外来人员融入本地群体,培养主人翁精神, 消除外来社群形成“亚社会”群落的因素。另外,加强对外来人员的教育培训,提高文化素质,培养法律意识,增长职业技能使他们成为城市建设的正能量。
2、加强对相关市场秩序的管理。加强对人才市场、劳动市场定期执法检查,推动劳动法律法规的落实,如用工市场存在的侵害外来务工人员权益的情况要及时查处。加强对网吧、歌厅影院等文化市场的管理,对从业者定期巡查,杜绝色情、暴力等不良文化作品传播,特别是对青少年的腐蚀;加强对日用市场的管理,严格限制管制刀具流通;加强对相关区域的治安巡逻密度,健全社会治安防范体系。
3、加强社会综合治理,相关职能部门协调配合。故意伤害案件的处理,要注重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,惩戒与教育相结合。如认罪态度好危险性较小的被告人适用缓刑,缓刑期间,社区要定期走访,督促法制学习,并将思想动态及时向公安汇报。同时,加强各部门的协作,发挥基层调解组织的职能作用,及时帮助化解各类纠纷,消除引发故意伤害类案件的隐患。
4、加强对在校学生、外来青年务工人员的法制教育。多开展普法宣传,开展送法下乡,送法进学校、进企业、进社区,邀请在校学生、外来务工者参加法院公开日活动,通过案件旁听、法制讲座等活动,强化在校学生、外来务工青年的法制教育,培养他们的守法意识,用法意识,遏制住犯罪低龄化趋势。